早在半个世纪前上小学的时候,儿歌“高高的兴安岭,一片大森林,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……”到处传唱。每当听到这首儿歌,我内心就萌生一种莫名的神秘感,闭眼幻想那漫山遍野树的海洋:亭亭玉立的白桦树、苍劲高大的落叶松、枝叶繁茂的樟子松……;繁花似锦的野花点缀在树林之中,蜂蝶飞舞,鸟儿啾鸣,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杈上轻盈地跳来跳去;山上雪水融化汇成的小溪,在青青的草原上流淌,碧蓝的天空,乳白的云团你推我攘,变幻出无穷的形状;成群的牛羊目不旁骛地在河边吃草,偶尔还能听到一声声清脆的鞭响……多么美丽的画面!出生在华北大平原的我,做梦都想体验一下兴安岭的宁静和幽深。然而,儿时的这一梦想,一直等到年过古稀才得以实现。
7月26日,我们去祖国最北部北极村的路途,很长一段就是沿着大兴安岭山麓走过“黄金之路”的。《诗经豳风》中说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,中原大地正是燥热的“烧烤”季节,可一进入北疆,感受到的却是秋高气爽。我们参观完素有“火山地质博物馆”之称的五大连池,就乘坐大巴,一路北上到达嫩江---古黄金之路的起点,再折向西北,来到塔河,之后从塔河的“黄金之路”十八站开始,就沿着黄金之路向北极村驶去。
从车窗向外望去,接天连地一片碧绿。刚吐穗的玉米一望无际,尺把高的大豆如绿色地毯,金黄的油菜花引来蜂飞蝶舞。紧挨着公路两边是一带湿地中丛生的灌木,一汪汪水泡点缀其中,隔不多远就有一条溪流穿过。沿着古驿道再往北走,就进入了兴安岭山麓。大片的松林连绵不绝,亭亭的白桦簇拥而生,把山麓打扮成绿色的海洋。再往远处看去,就是郁郁葱葱的兴安岭了,被翠绿笼罩的山脉,蜿蜿蜒蜒向北伸展,似乎永无尽头。远远望去,原始森林清晰可见。
东北的气候十分凉爽,头顶的天空格外晴朗,蓝得纯洁无瑕。天际一团团白云,像柔软的棉团,不时变幻着形状,一忽儿是一头头白牛,一忽儿是一匹匹奔驰的骏马。大兴安岭的天气多变,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,忽然飞来团团乌云,乌云飞到头顶,遮住太阳,不一会儿就刷刷下起雨来。雨幕覆盖了车窗,雾蒙蒙的,把兴安岭隔在了对面。不到半个小时,太阳又露出笑脸,乌云被丢在后面,团团白云又挂在山顶。蜿蜿蜒蜒的山峦一拐,就像一个弯曲的巨臂,环抱出一片广阔的碧绿草地。刚刚被雨水洗礼过的青草,挂满水珠,成群的牛羊似乎早就习惯了这种变化无常的气候,若无其事地尽情享受着牧草的肥美。车子沿着“黄金之路”,颠簸着继续北行,路况越来越差。东北的导游告诉我们,在兴安岭地区修路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,那儿一年之中只有七、八、九三个月才能施工。修好的公路,经过两个冬天就会被冻裂,需要重修。由此可见,在清代修筑“黄金之路”是何等不易!
提到“黄金之路”,就要从1685年(康熙二十四年)说起。当时俄罗斯帝国经常侵扰中国北部边疆,清政府为了在抗击沙俄的战斗中传递军机,修筑了从嫩江(摩尔根)到雅克萨对岸额木尔河口右岸约1400公里的驿路,平均30公里为一站。这条驿路当时被称为"奏捷之路"。雅克萨战役结束后,驿站也随之荒废。漠河富有金矿,1887年,李鸿章推荐吉林知府李金镛筹建漠河金矿。李金镛的奏章中说:那里“地邻北极,严冬则雪高盈丈,马死人僵;夏秋多虫,塞耳盈鼻,起居服食,无一不难,无一不苦……”为了往北京运送黄金,李金镛率清政府调拨来的500士兵,跋山涉水, 沿着“奏捷之路”,历经千辛万苦,硬是在羊肠小道上修建出一条从嫩江(摩尔根)到漠河的驿路。由此,这里便有了一条 "黄金之路"。自1889年2月12日金矿开办之后,不到两年就出产黄金4.8万两。这些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“黄金之路”源源不断运往北京的,支撑着衰败的大清王朝。黄金也没能让清王朝起死回生,仅仅过了12年,中国最后一个王朝轰然崩塌,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。
“黄金驿路”共设33站,现存所有驿站中,我对十八站和二十二站印象最深。这两个驿站都在黑龙江的塔河境内,十八站是保留最为完整的驿站,二十二站则因为那里有知青林场和一座最北驿站邮局而闻名。
车子颠颠簸簸驶近一座外表和北国其他村庄没有太大差别的小镇,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十八站。然而当我们进入小镇之后,才发现这里的驿站文化是那么浓烈。小镇不大,风景如画,大街上到处都是大红灯笼,两旁饭馆、商铺鳞次栉比,很是热闹。十八站旧时叫谭宝山站,是最早建立的鄂伦春民族自治乡,呼玛河从右边流过,河旁松林茂密,草木葱茏。我们发现在镇子旁边一片茂密的落叶松林中,当地人修建了一座很有特色的“驿站文化“公园。公园坐落在主街道的尽头,一座牌楼式的公园大门格外显眼。牌楼是歇顶式仿古建筑,红瓦托起的脊顶上有和故宫建筑上一样的神兽雕塑。牌楼有一大两小三孔门,正门上方有一块蓝底白字牌匾,上面豁然两个大字“驿园”,牌楼的两个立柱上有一副对联“古道神奇显清幽,群英妙手筑锦秀”。大门两旁各有一尊汉白玉雕塑石狮,仔细观察,两尊石狮大小形态相似,但也略有不同,一尊是张开大口,仰天长啸,露出四颗 “虎牙”,一尊则口吐长舌,雄风凛凛。穿过正门是一座横跨园区的巨型五孔拱桥,拱桥顶上雕塑着两条赭色的飞舞巨龙。进入主园区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理石雕塑的经幢。经幢上刻有解释“兵制驿站”的文字:“兵制驿站,盖以通达边情,布宣号令,古置邮而传命,未有重于此……”经幢的基座是黑色大理石,上面镌刻着“四象释辞”,用简洁的文字诠释了代表东方文化精神的“三恒”、“四象”,直到最后才道出了其主旨:“十八驿站地处中国北方驿站的黄金分割点上,与天象中的北极星遥相呼应,故取其意为‘驿道通八方,向北走吉祥之意’。”从经幢向公园内部延伸,一排精美设计的地砖上,雕刻着33个“黄金驿站”的介绍文字。这排地砖的左边是一个开阔的广场,用于举办文化活动和跳广场舞之用,右边是一排长廊,供游人休息,周围全是茂密幽深的落叶松林,松林间筑有水泥小路。漫步在水泥小路上,两旁花草茂盛,大树参天,空气清新,花香四溢。坐在路旁的木排椅上休息片刻,真如来到人间仙境!
离开十八站,我们下一段路程就是沿着兴安岭下凸凹不平的公路,向西北方向的祖国最北村---北极村驶去。这一路上,两边除了森林还是森林,不远就有一座林区工作站或安全检查站。走到中途,我们偶尔看到路旁有一座座破旧的木屋,其中一座木屋前矗立着一块石头,上面刻着“上海知青林场”的字样。这一并不引人瞩目的景象,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半个世纪以前。十几岁的南方娃娃,不远万里来到了这冰雪覆盖的荒原,过着极其艰巨的生活,用他们冻僵的双手,植树造林。一片片森林经历了一个个冬夏,现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,植树人历经风霜雪雨,也都进入了古稀之年。他们在半个多世纪之后重回这林海雪原,回想着当年的艰苦岁月,岂能不感慨万千?这里就是22站林场,当年曾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,有的在这里找到了爱情,留下来结婚生子,有的回到家乡工作。无论是留下的,还是离开的,心中都会有一段难以忘记的记忆。
走不多远,路旁出现了一座邮局,这就是最北的驿站邮局,叫二十二站邮局。这座邮局是当年知青自己动手亲自设计建造的,造型独特,内部全用实木打造,是极具大兴安岭地域特色的木刻楞建筑。。远离家乡的知青就是通过这个邮局与父母亲人互通信息的。
离开22站,我们继续前行,终于走到了神奇的祖国最北村庄---北极村。北极村也是“黄金驿路”的最后一站,在北极村我们参观完“知青纪念馆”和“鄂伦春民族文化馆”之后,深深感到,“黄金驿路”是一条神奇之路,大兴安岭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。